擴展資料:
創(chuàng)作背景
一段關于文華殿大學士張英的故事,發(fā)生在清朝康熙年間,安徽桐城縣發(fā)生了一件當朝宰相張英與鄰居葉秀才為了墻基爭地界打官司的奇聞。 因為張英家要蓋房子,地界緊靠葉家。葉秀才提出要張家留出中間一條路以便出入。
但張家提出,他家的地契上寫明“至葉姓墻”,現(xiàn)按地契打墻有什么不對,即使要留條路,也應該兩家都后退幾尺才行。這時張英在北京為官,其子張廷玉(雍正、乾隆兩朝名臣)也考中進士,在朝為官,老家具體事務就由老管家操辦。
俗語說:“宰相家人七品官”,這位老管家覺得自己是堂堂宰相家總管,況且這樣建墻也有理有據(jù),葉家一個窮秀才的意見不值得答理。于是沿著葉家墻根砌起了新墻。這個葉秀才是個倔脾氣,一看張家把墻砌上了,咽不下這口氣,秀才自己能動筆,一紙狀文告到了縣衙,打起了官司。
一個窮秀才與當朝宰相打官司,而且理由也不十分充分,親朋好友都為葉秀才擔心,怕他吃虧,勸他早點撤訴,但葉秀才就是不聽,堅持把官司打下去。張家管家一看事情鬧大了,就連忙寫了封信,把這事稟告了北京的張英。不久,就接到了張英的回信。
信中沒有多話,只有四句詩:“ 千里修書只為墻,讓他三尺又何妨。長城萬里今猶在,不見當年秦始皇?!?/span>
管家看了這首詩,明白了主人的意思,就來到葉家,告訴葉秀才,張家準備明天拆墻,后退三尺讓路。葉秀才以為是戲弄他,根本不相信這是真話。管家就把張英這首詩給葉秀才看。葉秀才看了這首詩,十分感動,連說:“宰相肚里好撐船,張宰相真是好肚量?!?/span>
第二天早上,張家就動手拆墻,后退了三尺。葉秀才見了心中也很激動,就把自家的墻拆了也后退了三尺。于是張、葉兩家之間就形成了一條百來米長六尺寬的巷子,被稱為“六尺巷”。據(jù)說,這里成了桐城縣一處歷史名勝,一直保存下來。
參考資料來源:百度百科——觀家書一封只緣墻事聊有所寄